本文轉自 #療心英文工作室(台北)
https://tinyurl.com/y7cqgrkv
文/療癒師 意婷
上星期五,我帶領了人生中第一堂認識情緒的課,
從探討何謂情緒、介紹五個化解情緒的步驟,
到分享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說明身體與情緒的關係,
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有機會重新整理學習療癒的這些年,在自己身上的獲得與看見。
由於自小習慣妥協與壓抑,在高中以前,我認知中的自己是堅強又理性的,
直到生命中第一場情緒風暴來襲,我才硬生生撞上自己的脆弱。
每天每天,我被一層巨大的透明薄膜覆蓋,裡頭全是無隙可出的情緒風沙,
傷心、難過、沮喪…… 由於無路可逃,只能在我體內衝撞堆積,
我日日與其對抗,眼淚只有在幾個親近的朋友面前會落下。
大考在即,我被集體意識催逼著丟掉那些因傷而起的感受,
擁抱沒有止盡的考試和早就味如嚼蠟的書籍,我變成了兩個人,
外面的我行走如蟻,裡面的我早已化為焦蛾。
因此,我不斷在日後療癒的過程中感受到青少女時期的我的心情,
現在我終於有力量擁抱她、當她最堅強的後盾了,內在小孩往往是成年人情緒的源頭,
而一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與他對待自己真正的小孩通常也極為相似。
課間,有學員這麼說:「其實一個人最應該開始認識自己的年紀是青少年,
但那個時候我們都在讀書,之後就一直升學、工作,到頭來我們往往都還不知道自己是誰就結婚了。」
是的,這便是考試體制帶來的隱形暴力,分數之前一切都不足提,
過度強調頭腦的教育也阻礙了心的感受力,
然而就像 Freud 說的:「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所以,情緒需要梳理。即使生存機制會讓我們下意識壓抑或逃避,
但只要有足夠的勇氣與誠實,就能在釋放的過程中更貼近自己。
我想最簡單的療癒方法無他,就是允許所有的情緒進入,
邀請它們全然存在,但同時又能保持清明的意識觀察。
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漸漸在情緒層次上變得完整和自由,
對我來說,這也是「愛自己」這個現代已被喊得俗濫的口號最務實的做法。
一月底我還要再帶領一堂「情緒的力量」,
歡迎大家報名情緒花園台北(假日班:1/12~1/13,平日班:1/21~1/22)及台中(1/19~1/20)的兩日工作坊,
一起探索自己,成為自己的療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