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的焦點,唯有自己的心念
若以療癒整合為目標,在人我關係中,認出自己的傷痕,
承認和陪伴自己,比如何對應、與人相連,更優先、更重要。
同樣的對應,因心念不同,而有迥異的內在景觀。
別要求自己正面樂觀、同理包容他人。
若以此為「目標」,則焦點再次向外(求表現),
便容易回到渴求認同和索愛的集體無助感中。
因為這目標會成為自我否認的來源,
脫離真實、人神分離(無視內心糾結與耗損)的正面樂觀、同理包容,
是一種粉飾與靈性逃避的幻覺。
向內觀察理解和陪伴日久,締造了內心的和平安寧,
與人互動時自然輕鬆寬闊,能同理、接納自己時,才能給出自身已俱足的品質。
在每一次情緒搖晃時,承認和停頓,探求痛點為何?悲欣何來?
接受是療癒之始,擴展在承認之後。
路途上,關注自己的心念,每日勤拂拭(調頻),向內作工、對身體溫柔有耐心,就好。
內在芬芳越馥,自然踏花歸去馬蹄香。
—小渱
(如需轉載請註明引用自情緒花園)
🧚🏻♀️
🧚♂️
🧚🏻♀️
🧚♂️
🧚🏻♀️
🧚♂️
🧚🏻♀️
🧚♂️
🧚🏻♀️
🧚♂️
🧚🏻♀️
🧚♂️
🧚🏻♀️
🧚♂️
🧚🏻♀️
🧚♂️
澳洲花晶療癒👉
🌟索菲亞心靈花園(台北)
https://facebook.com/sofiasoulgarden/
🌟看見身心療癒空間(台北)
https://facebook.com/ejloveuall/
🌟希薇亞動物花花世界(高雄)
https://facebook.com/DaisChanneltoAnimals/
🌟宓境(桃園、宜蘭)
https://facebook.com/miterritory/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