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懷有罪咎感的人,經常創造吸引有受害者情結的對象,共同演出索討、控訴、委屈、糾結... 等等戲碼。
如要走向自己的更大版本,必先更深的看見並釋放無意識的自責、內疚和無價值感。
我並不特別喜歡「與神同行」這部電影,因為若解脫需源於得到他人真心的原諒,或許反映了集體意識中對愛的匱乏,和外求的習慣。
能真正的寬恕自己,來自看見並信任在最高的宇宙法則中,沒有人是加害者,各有各的因果。所有投出的心念,都回到了初始的地方。
與其內疚,不如學習明辨和慎念。
另一個面向來說,若總是看到受苦的人(或群體、動物),或許應先面對自己未被自己看見的苦(或受害意識)。
任何時候開始學習看見、釋放,都是剛剛好的時間。
🐳🦄🌸🌺😻😍☘️💐🌹🎏🎉🎊🎀☘️🐬🐳🦄🌸🌺😻😍☘️💐🌹🎏
在尚未全然自我理解、接受與肯定時,我們或許耗盡心力,也可能在動輒得咎的關係中,
互相交換被愛、被肯定、被接受... 諸多自己尚未滿足自己的需求。
有些離開,看似遺憾,實則圓滿。
表象的行為、形式,皆非重點。
與自己的關係達到和平,方能在身外之境,感受到內外一致的天堂頻率。
--小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