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舊模式的轉化之道】

 

從注意力的擴展(http://tinyurl.com/z2qsttj),到全然覺察感受、找出需要被接納的部分,最終打開核心。

 

一、

解除重複模式的第二個原則是「敞開來,全然覺察感受」。

內在生活的控制大多是對感受的忽視和否認。文化一直教導我們緊縮和壓抑,認為男人不適合「流露情緒」,女人也只被允許表現某些情緒。

 

在我們還未學會如何表達感受,甚至還覺察不到時,生活就會與之糾纏不清。對許多人而言,恢復對感受的覺察,是一段既漫長又艱難的歷程。

 

佛陀在教導十二因緣的循環中,解釋人類如何陷入其中,感受就是使我們受束縛或解脫的地方。

 

快樂的感受生起時,我們就自動抓牢,不快樂的感受生起時,就想逃避,由此建立了糾結而痛苦的連鎖反應,而使恐懼的主體持續存在。

 

如果我們學會覺察「感受」,而不帶有貪求或厭惡,把它們視為穿過我們的天氣變化,我們就能自由地感覺它們,如風一樣前進。

 

連續幾天,將注意力特別集中在自己的各種感受,會是非常有趣的練習。我們可以為每個感受命名,看看我們害怕哪些感受、容易捲入那些感受、哪些感受會製造故事,以及如何變成自由的人。

 

「自由」不是沒有感受,而是自由地感覺每一種感受,讓它持續進行,不害怕生命的變動。

 

我們可以把這種經驗用在自身面臨的困難模式,瞭解哪種感受是各個經驗的核心,然後向它全然敞開,這就是邁向自由的行動。

 

二、

找出需要被接納的部分。

 

聽起來內觀、修行或療癒,好像非常複雜或忙碌,實際上是很單純的。

 

一般原則就只是坐下,覺察生起的一切。

若出現重複的模式,就擴展覺察的範圍。

 

接著瞭解有什麼部分要求被接納,這就是第三個原則。

 

重複的模式會一直出現,是因為有某種程度的抗拒:厭惡、恐懼或批評把它們關在裡面。

 

這種緊縮是恐懼製造出來的,要釋放它,就必須先承認有什麼存在,然後問自己的心:「我要如何接納這個部分?」

 

我希望它改變嗎?我是否緊緊抓著自己想要克服或逃離的困難感受、信念或感覺?

 

我是否有某些執著、某些恐懼?

 

不論我的心向什麼關閉,我能以愛接觸它嗎?

 

這並不是指解決或理解它,而只是單純的問:「想要被接納的是什麼?」

 

在思想、情緒或感覺的困難模式中,不論它們有多麼強烈,我們都能夠敞開來感受它們在身體、心靈和心智的全部能量,也包括向我們對這種經驗的反應敞開,注意生起的恐懼、厭惡或緊縮,然後全然接納。

 

只有如此,它才能得到釋放。

 

在作者早期的修行中,身為獨身僧侶的他,經常有性慾和性幻想。老師教我們為它們命名,雖然照做了,它們卻仍常常出現。作者當時認為如果要接納它們,這些慾望和幻想就不可能停止。但作者依然嘗試去命名它們,經過幾星期,這些思緒變得更為強烈。

 

最後,作者決定擴展他的覺察,看看還有什麼別的感受。他驚訝的發現,幾乎每一個生起的幻想,都有一口寂寞的深井。它不全然是貪欲,而是寂寞,性慾的意念是尋求安慰和親近的方法。

 

但它們持續出現,作者才注意到要讓自己去感受寂寞是多麼困難,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痛恨、抗拒寂寞感。

 

直到作者接納這種抗拒,以慈悲溫柔地擁抱它時,它才開始消退。藉由擴展注意力,作者才知道自己大部分的性慾其實和貪欲沒什麼關係,當我們接納寂寞的感受,幻想的強迫性才逐漸減少。

 

三、打開核心

 

有時我們需要更仔細和被引導的專注,才能打開重複的模式和最深的糾結。這是處理固執訪客的第四個原則,稱為「打開核心」。

 

身體和心智中堅持的種種模式,就像能量的結塊,身體的緊縮、情緒、記憶和意象都在其中互相糾纏。

 

這種方法要仔細地把覺察力引導到結塊的各個層面,深入整個模式的核心來感受。

這樣才能解除自己對它的無意識認同,找到超越緊縮的開放與幸福。

作者在性幻想中遇到寂寞的經驗是很好的例子。

 

雖然作者為它命名,以關懷的心去感受它,但它仍時常出現,令作者痛苦。

 

從作者有記憶以來,寂寞一直是痛苦的最深來源之一。(核心感受)

 

作者是雙胞胎,他有時會想,在母親子宮裡時,就找來一個弟弟,渴望有同伴。

 

進行以上方法時,最好從覺察身體開始。

 

當寂寞持續生起時,作者更仔細地注意它在身體的哪個位置,通常會集中在胃部,試著感覺其內所謂的四種物理元素:地(硬或軟)、風(振動的各種模式或靜止)、火(溫度)、水(凝聚或流動性),有時再加上顏色和質地。

 

它是個堅硬的球體,中心有脈動,熱而火紅。

 

接下來,深入感覺所有交織其中的感受:恐懼、痛苦、難過、渴望和飢渴都出現了,伴隨對這些狀態的排斥感。

 

作者溫柔地為每一個感受命名,然後感受到核心的火、痛苦和飢渴。

允許任何影像生起,於是出現一連串被遺棄和排斥的記憶與畫面。

 

當作者覺得進入這個核心時,就問自己對它抱持什麼信念和態度,其中的故事可能會像小孩一樣說:「我有些地方不夠好、有問題,我總是被排斥。」

 

認同這個信念及伴隨它而來的感受時,會因此而緊縮。

 

隨著各個層面在覺察中打開,痛苦會逐漸減輕,感受也會變弱,火會逐漸消退。

 

當作者繼續感覺寂寞的核心,似乎會感覺到肚子裡有一個原本被疼痛關閉的洞或空間,作者輕柔地為這個核心的洞命名,感受它深刻的飢餓、渴望和空虛,然後盡量讓它打開,而不像多年來那樣關閉它。

 

這麼做時,它會越來越大,也更為柔軟,它周圍的振動也變得非常微細,這個洞變成開放的空間,飢渴的特質改變了,雖然它是空的,卻更像是清澈的空間。

 

它逐漸充滿作者的身體,伴隨著光和滿足感,充滿自在、平靜和深刻的滿足。

 

安住於這個開放的空間,排斥和不足的觀念都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雖然寂寞的痛苦必然會再度出現於生活中,但經驗過消融後的慈悲,也看見過產生它的源頭景象和條件後,會對寂寞有新的認識,知道那不是真正的自我,也能看見它背後是真正的完整與幸福,而與自己的真實本性相連。

 

在每一個緊縮的部位背後,都會發現自在與空間。

 

這個空間在身體上是一種不斷打開的感覺,直到身體的堅實感完全消融,這個空間在心中是打開慈悲的接納,在心智上是清明的覺察空間,可以容納一切。

 

人類所渴望的,不可能在緊縮的狀態、匱乏的心和渺小自我掙扎的層次中找到。

 

透過覺察力的擴展訓練,我們學會如何將自己從渴求、恐懼或衝動的認同中釋放,發現生命本質裡的自然流動與真實自足。

 

重複出現的困難能帶領我們達到新的開啟,正是這些舊模式中的衝突和痛苦,帶領我們到達新的自由層次。

 

這些經歷需要曾深入其中的實修者陪伴與引導,因此,我們為了面對自己內在衝突和困難所做的努力,都對整體的擴展有益。

 

----小渱改寫自《踏上心靈幽徑》

 

第四屆整體療癒師培訓課程只剩下8個名額囉!

http://tinyurl.com/z7c8ha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療癒師小渱 的頭像
    療癒師小渱

    情緒花園:輕鬆喜悅的回家之路

    療癒師小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