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小渱老師會談的心得:

事件的背後或底層,往往隱藏著不易覺察的動機或真相。

例如:高傲的背後,有自卑的墊底。

強勢的底下,壓抑著我不能示弱。

控制的源頭,來自缺乏安全感的恐懼。

通常負向情緒來臨,人的本能是逃避,不允許自己是脆弱,是無能的,是不美好的。

因此,以視若無睹或轉移注意力或合理化,都是讓自己逃避的方式。

在面對公開場合時,可以維持平靜的表現或以不在乎的神態,讓自己避開直接面對的恐懼害怕。

過去面對會令我尷尬、不知所措、難為情、害羞的情境時,我的不自覺慣性是以逗笑來處理因事件而襲來的情緒。

我以為那是機智的自我保護,根本不以為是逃避。

昨晚,我對「擁抱內在小孩(情緒)」,有進一步的釐清和覺知。

首要是覺察,再加上呼吸。

當覺察到情緒上升時~

「我的感受是什麼」?

直接看見那個感受!以呼吸在當下陪伴自己和情緒。

那份覺察是自己,

那份情緒是內在小孩,

我不是情緒,但情緒是因我而出現的,

我允許它的發生和存在。

進一步,再觀察此刻身體有什麼感覺或反應?是否落在什麼部位?(鬆或緊,冷或熱,心跳加速?)

仍然以呼吸來陪伴那份情緒的感受和身體的反應,直到平靜或消融。

我是那份覺察(是意識,是它永遠的存在)。

情緒是過客(它是來來去去,變化莫測)。

身體是修煉的載具,無條件地接受它的全貌。

由衷對它: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真正的勇氣,不是硬著頭皮上場,而是透過呼吸穩住,直接看見迎面!

未知的人事物情境確實令人恐懼,但我也不想一輩子被它追著跑。

實踐來自有意識的持續保持練習。


延伸閱讀

 

89149863_2617610571813974_3824969368396103680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療癒師小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