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A  

#開啟通往下意識心智的大門

一個人夾在意識心智和下意識心智之間的理性分析心智越厚,

就越難接觸到內在作業系統。

當一個人的意識心智和下意識心智之間的夾層很薄時,很容易接受暗示,

只要有事件發生,這種人很自然就會接納、相信、順從事件結果,

因為他們既不會拼命分析,也不太會動腦思考。跟其他人比起來,

他們天生就容易把意念當成真實經驗,也能保持正向情緒欣然接受意念內容,

讓意念內容順利被刻進自律神經系統,之後就能被當成現實來實踐。

如果一個人的意識心智和下意識心智之間夾著一層偏厚的理性分析心智,

這種人不會輕易接受表象暗示,而會先動用理性思考認真評估、思索、盤算、審視現狀。

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非常強,而且會確定自己分析過所有細節之後,才願意順從、信任外界事物。

就算理性分析心智很發達,因而形成強烈的慣性迴路,

還是可以透過練習讓自己有彈性的選擇是否跳脫分析性思維。(小渱註解)

前述兩種心智結構並無高下之分,而是兩種模式達到平衡,才是健康。

凡事都想透徹分析的人,很容易起疑,無法信任世界,而太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則容易上當受騙,

讓生活混亂。如果永遠處在分析性心智模式,就永遠不可能開啟內在作業系統,進一步修改老舊的系統程式碼。

一個人唯有接納、相信、順從暗示,才能開啟橫在意識心智和下意識心智之間的那扇門。

當這扇門一打開,暗示就會開始指揮自律神經系統,在此奇妙的瞬間,自律神經系統就會聽令行事了。

#冥想的功用

在冥想過程中,我們會從意識心智進入下意識心智,還會由自私狀態進入無私狀態,

由「有我有形」狀態進入「無我無形」狀態,從存活模式進入創造模式,

從分離模式進入連結模式,從失衡模式恢復平衡模式,從危急模式進入成長修復模式,

同時脫離恐懼、憤怒、悲傷等自溺情緒,轉而投入喜悅、自由與愛的懷抱,開始擁抱未知。

要順利開始冥想,必需要讓意識從理性分析腦區進入邊緣系統腦區,再深入下意識區。

也就是得先暫時放棄理性分析,同時清空用來儲存理性邏輯與分析批判、推理的腦區,

就算只有一下子也好,這就是所謂的「靜心」。

處於存活模式的你,因為太在乎外在世界和其中的各種困擾,才會經常覺得外在世界就是一切。

一旦外在世界消失,你的身體和存在空間也會跟著消失,對於不斷證明自己存在,

以求控制所有現實的自我意識而言,這是多麼恐怖的事!

#改變或者維持現狀

如果你打算追求改變,卻無法靠外在世界取得的資源達成心願,那麼顯然不能把自己侷限在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感,

必須動用其他尚未開發的資源,也就是未知中的一切才行。

一般人之所以忘不掉外在世界,無法全心關注內在世界,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壓力激素成癮,

追求受到意識和下意識反應刺激後,化學物質瞬間釋放的快感。

一旦成癮,就會繼續相信外在世界比內在世界更真實,也會因為必須費心應付真實存在的威脅和麻煩,

而讓自己的生理狀態繼續被這樣的信念所制約。

結果我們不但對當下的外在環境成癮,還會透過聯想記憶,用各種困難和人生境遇合理化情緒成癮症狀,

讓自己不要忘記這些受制約的信念。

而在存活模式下釋放的壓力激素,會讓身體獲得充沛的能量,而更聚焦於外在現實的五感,

因此變得極為敏銳。這時只要繼續感知壓力,就會自然地根據感官感受定義現實,把物質世界當成一切。

我們如果想潛入內心,和「感官感受真空」以及非物質世界接觸,就得先花力氣打破被制約的習性,

並讓自己在面對外在現實的同時,不要拼命追求化學物質快速釋放的快感。

----小渱改寫自《啟動你的內在療癒力》

#三月起台北每週二晚上忠孝復興站自我療癒花晶課即將招生
#敬請追蹤關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療癒 身心靈 心靈成長
    全站熱搜

    療癒師小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