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小渱,不好意思想再問問你
我們應該怎麼樣看待憤怒的情緒呢?
總覺得一個心靈平和穩定的人
好像不會對人發脾氣,但當下真的很氣惱。
生完氣之後有對於太過分的部分向友人道歉。
他或許也覺得受傷了所以至今沒有回我。
但我覺得我當下的那份怒氣不全然是我的問題,而他也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我的道歉
所以我覺得沒那麼難過
但我現在依然困惑的是
表現出憤怒是否就是不好的
而我對於自己的憤怒雖然可以理解
但是我又擔心是不是成為一個太過恣意妄為的人
這中間的差距
要怎麼看待呢
我之前對於跟人家生氣有很強的罪惡感
覺得啊我做錯事了
但現在我覺得我會分辨出問題的成分在哪裡
若不是我的問題我就不會有罪惡感了
可是這樣的我會不會變成一個過分不知反省的人呢
🌼🌹🌷🍀🌸🌼🌹🌷🍀🌸🌼🌹🌷🍀🌸🌼🌹🌷🍀🌸
親愛的朋友
表現出生氣是否是不好的呢?
「好」的定義,是溝通的效果,還是情感的交流,或是個人的意義?
(有的人不善表達真實的情緒,也無法與人真正的靠近。在某一個階段,或許表現出情緒對他而言是重要的。)
我比較好奇的是,你在表現生氣時,內心有什麼期望?
是希望對方理解自己,還是希望對方為你的生氣負責(意即希望對方改變)?
請你先花一些時間,靜靜的陪伴自己、找出答案。
在學習身心療癒時,辨認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很重要。
如果一個人願意負起責任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對任何關係都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度。
在生氣之中,無論是哪一種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其實都是對現狀和事實的不滿意和不接受。(對方沒有理解我,對方做了讓我生氣的事情)
對事實真相的抗拒會帶來痛苦。
(事實真相是,他沒有理解我,並且做了讓我生氣的事情)
我們不能改變他人,但是藉由自我探索療癒,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以及被激發的情緒和反應。
我相信你有生氣的理由,在生氣之下,也許還有更多的委屈、挫折、隱忍和付出。
如果沒有這些歷程,對一個我們漠不關心的人,通常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生氣。
(也有例外的情況:自我整合程度更少的人,內在充滿衝突和矛盾,對不關心的人也會容易生氣,這是因為痛點和地雷太多,所以容易被踩到)
🌼🌹🌷🍀🌸🌼🌹🌷🍀🌸🌼🌹🌷🍀🌸🌼🌹🌷🍀🌸
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做出了選擇。
每一個選擇裡面,都有隱藏的需求和期望。
我們經常忽略自己一直都是有選擇的。
這並不是說,對方沒有任何問題或責任,因為雙方都參與其中。
但是,檢討他人對我們並無幫助,事情可以議是論非,情緒卻只與自己有關。
自我療癒的焦點,永遠都是看向自己的內在,去清理和整全自己尚未看見和療癒的部分。
比起討論對錯,更重要的是,看見自己的生氣底下,還有沒有更多的委屈、挫折、傷心、孤單、害怕......
這些情緒你熟悉嗎?
與自己的情緒越熟悉,越會瞭解自己一再重複的模式,包裝在不同故事和對象之下,卻是同一套劇本和設定(例如自己總是扮演委屈的付出者、犧牲者、照顧者、被辜負、被錯待……)
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底片(信念)。(例如,我是會被辜負的,我是會被傷害的,我是會被背叛的……)
如果這麼多次的重複,都還無法讓我們看見真相(內境引發外相),生命就會創造出更大的劇情,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選擇模式。
舊有的信念讓我們相信,自己不得不如此,非要做個XXX(承擔責任、忍耐情緒、委屈犧牲…)的人,才能被自己/他人認可,才是夠好的、有價值的、合於道德良知的人。
這些選擇和對方並無關係,同一個經驗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版本。
🌼🌹🌷🍀🌸🌼🌹🌷🍀🌸🌼🌹🌷🍀🌸🌼🌹🌷🍀🌸
你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情緒,就是罪惡感。
這是許多人被制約得最深的情緒。
或許因為父母的辛苦、不快樂,我們對自由和幸福,會有隱藏的罪惡感。
或許因為社會文化對溫良恭儉讓的推崇,我們對於生氣或表現生氣,會有罪惡感。
或許因為集體意識的仇富(酸民文化、對有錢人的豔羨或敵視),所以我們對於「有錢」也會有奇怪而矛盾的罪惡感,使得表意識和潛意識有所衝突,一面追求豐盛,一面又會有破壞性或懲罰性的讓自己沒錢、感受到熟悉的匱乏。
我的建議通常都不是去處理外在的事件,例如去找那個人和解,或是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改變自己的行為。
因為根源比結果重要。
重複發生的情緒慣性是根源,因應情緒而生的反應和行為是結果。
情緒是需要被經驗、燃燒完畢,才會消除的能量。(否則會留在身體裡,造成深遠的影響)
能看透自己的模式,學會陪伴情緒,和對自己的需求負責,就會日漸學會讓情緒如流體般,自然生滅消散。
光是依靠理性,無法「解決」或「控制」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習慣」(意即情緒模式),例如你提到罪惡感,這對你來說熟悉、經常出現嗎?
如果是,它就是一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需要花時間去徹底探索的老朋友。
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讓它不再拜訪,而是當它來時,你能夠自在而溫和地與它共處。
先承認和接納,才有機會釋放與消融、轉化它。
如此一來,你會負起屬於你這邊的責任,會看見情緒從來都與他人無關。
因為罪惡感,所以你不敢讓自己輕鬆自由和快樂。
你做了並不自在的選擇。
時間久了,隱忍的情緒大過源於罪惡感的壓抑力量,於是爆發,爆發是一種燃燒和釋放,這時,罪惡感又出現了。
🌼🌹🌷🍀🌸🌼🌹🌷🍀🌸🌼🌹🌷🍀🌸🌼🌹🌷🍀🌸
自我療癒的過程裡,所有的情緒都只需要在獨處時,對自己承認並釋放,不需對他人表達。如果表達,是為了彼此親近,而不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
坦露情緒能夠讓人更靠近,前提是,表達的目的並非要對方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當你明白情緒是自己的事情,和他人沒有關係,所有的發生就變成很棒的鏡子,可以清晰地照見自己的印記和傷痕,幫助我們整全和療癒。
如果情緒太洶湧激烈、無法平衡穩定,甚至無法靜下來與自己相處,可以使用急救情緒波頻花晶、寧靜心情緒波頻花晶,同時擦純淨極光彩光花晶、心靈修護彩光花晶和兒童心靈彩光花晶。
與罪惡感有關的花晶:二號生殖輪彩光花晶、情緒修護彩光花晶、豐富力情緒波頻花晶、親密情情緒波頻花晶
很開心我們的自我探索之路,總是充滿馨香和力量。
小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