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30  28577486_2063673977207639_7590206193536826467_n  28577824_2065194880388882_206884675104615710_n  

沒有人需要被療癒。

語言是一種有限制的工具,上面這句話雖是我的基本信念,但以字面而言不夠完整,容易有誤解。

或許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途。
有些顛仆、繞路、鬼打牆... 甚至是谷底經驗,都可能是重要的經歷和轉捩點。

若還沒體驗完當下課題,又尚無自我覺照的習慣或能力,往往需要先滿足階段性的需求,再從中累積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

當千帆過盡,那些不再有吸引力的事物自然會脫落,而非被壓抑到無意識中,創化出更多的挑戰。

因此,看見並同意當下的真實(自己的、他人的),是內修第一要務。

承認和接納,才會真正的放鬆。

基於對宇宙的、大於物質顯像的理解,而信任當下看似缺憾,實則是為了能量平衡而生的狀態。

🎈🎈🎈🎈🎈🎈🎈🎈🎈🎈🎈🎈🎈🎈🎈🎈

我常接到提問,如何療癒另一半/家人?

我的回答都是「請觀察自己想療癒對方時,內在有哪些情緒和想法?」

當我們有「他需要我幫助」的想法時,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對方的?

例如:他是無助/脆弱/需要幫助/可憐的,我是有能力助人的/我是為他好/我是慈悲、無所求的/這是我愛他就該為他做的...
(希望對方「變好」,就是一種「求」,也就是用自己的標準在期望改變對方「此刻的真實」。)
(若對方真的「變好」了,我是否會覺得被肯定/更安全/更有價值或被愛呢?)

一個走過低谷,在生命動盪中學會甘心領受和自我悅納的人,也會信任他人有自己的學習/體驗路徑。

往往,人在低落時,只需要被靜靜的聆聽、陪伴或擁抱。

療癒的焦點向內就好,他人的責任還給他人。
各就各位的平衡感,讓每個個體都走向完整。

除非,對方主動跨出舒適圈,渴望更大的生命版本,同時看見我們自我觀察、陪伴的方式,

感受到能量的流動和滋養(能量飽滿輕盈的人,只要放鬆的做自己,就能滋養周遭的人),這時,自然會有輕鬆適切的交流分享。

之後,是否/如何療癒的選擇權和責任、力量,依然在對方身上。

我們只能陪伴、照見。

🌸🌸🌸🌸🌸🌸🌸🌸🌸🌸🌸🌸🌸🌸🌸🌸

療癒師並不是治療師,兩者觀看生命的態度不同。

「我治療你」有上對下的權力關係。
「我陪你走你選擇的療癒之路,並誠實真切的存在、回應和分享,也敬重你的生命。」是較為人本的精神。
兩者無好壞高下,只有選擇的差異。

我們能做的,是時時覺照自己的心念。
能給出的,只有內在已擁有的品質和眼光。

活出自己的清亮,就能創造一片隨身的寧靜清涼。
有緣相會的人,或能在此能量場中休憩,或能自得靈光。

星辰、山海、樹木花草,並沒有特別想「給出」什麼,只是真切安然地存在著。

在不完滿的二元世界表象之下,我們都在趨近平衡的路上。

若以光愛、服務為名,內在卻有很多尚未覺知、面對的恐懼,容易無意識的索求、交換(多半是無形價值),

如此,總還是會有委屈、感覺受害的時刻。

「想給」之時,覺察就好。

對自己笑一笑,摸摸自己的頭,說「我知道了,我看見你了。」

—小渱

(如需轉載請註明引用自情緒花園)

🌺🌺🌺🌺🌺🌺🌺🌺🌺🌺🌺🌺🌺🌺🌺🌺

澳洲花晶療癒👉

🌟索菲亞心靈花園(台北)
https://facebook.com/sofiasoulgarden/

🌟看見身心療癒空間(台北)
https://facebook.com/ejloveuall/

🌟希薇亞動物花花世界(高雄)
https://facebook.com/DaisChanneltoAnimals/

🌟宓境(桃園、宜蘭)
https://facebook.com/miterritory/

arrow
arrow

    療癒師小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